台灣教授協會募款餐會 致詞稿
二○一六年十二月十日
台灣教授協會張會長(信堂)、林副會長(秀幸)、許秘書長(文堂),各位教授、各位來賓,大家午安,大家好!
今天,登輝很高興,來參加「台灣教授協會」募款餐會。台教會自一九九○年成立迄今,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,從未缺席過;會員皆是一群關愛台灣的知識份子,因為感念這塊土地的栽培之恩,所以,用自己的學術專業,診斷國家社會所遭遇的困難,並提出建議。在太陽花學運時,教授協會對學生的幫忙,也貢獻很大。未來,依然要繼續借重大家的專業,為社會奉獻。
回顧二○一六年,是變動很大的一年,台灣、美國、菲律賓都再度選出新總統。日本安倍內閣也連任並獲得修憲權。未來美國的新總統川普,打算要用什麼態度處理亞太關係,會不會退出TPP? 沒有美國角色的TPP,日本要如何主導?在目前美國國力相對衰退之際,正是新興國家發展的時機。
之前媒體多所評論,民進黨政府跟美國新政府較沒交情,選舉前也壓錯邊。但從這幾天觀察來看,民進黨在外交上確實有努力經營。在這件事上,我要肯定民進黨政府,也要提醒,應該利用這有利的契機,以台灣之名開拓更大的外交空間,讓國際社會知道台灣是台灣、中國是中國,兩邊是不一樣的國家。
在美國經濟不好的時候,中國趁機崛起了。登輝在《新 台灣的主張》第四章內容,引用美國政治學者伊恩.布萊默(Ian Bremmer)的論點,所謂的「G-零時代」是指,「全球霸主的調停功能盡失,在亞洲及中東地區,地緣政治的風險大增。」這樣的時代已經來臨了!
台灣面對目前新的局勢,要如何確保台灣國家利益,並進一步邁向國家正常化,是必需嚴肅面對的課題。登輝要以「推動國家正常化-憲改的步伐」為題,跟大家分享並呼籲,啟動憲政改革,幫助台灣「脫古改新」。
「推動國家正常化-憲改的步伐」
登輝在二○○三年《台灣二十一世紀國家總目標》這本書有提起:「一個國家的興衰,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:強而有力的領導、明確的國家目標,以及內部的認同跟團結。」台灣從一九九六年人民直選總統,至今已經二十年,包括登輝在內有四位總統,都是人民想改變現狀,要改革社會不公不義的高度期盼氛圍中當選。但是,最後要卸任時,交給下一任總統,是什麼樣的國家,體質好不好,相信民眾心裡有數,都會打成績。
任何一個領導者,就算曾經得到人民壓倒性的支持而掌權,但若過度追求媒體曝光度,因此失去了腳踏實地的耕耘,沒辦法回應大眾的期待,很快就會被人民看破手腳。
領導人要有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自我要求與期許,要設定更高的理想及目標,也就是說,要設定未來五年、十年的「國家戰略藍圖」。我要強調:「這幅藍圖不是全由領導者自己畫的,是需要擴大組織成員共同參與。藍圖打造出來後,更要與大家分享,這樣做才能引起社會各界共鳴,激發老百姓的熱情,共同追求這個理想目標」。
台灣人民完成當家作主的百年心願,這是第一次民主改革的成就。但運作到現在,已經出現瓶頸。每一個時代、每一個世代,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,以及期待的未來。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該超越過去的恩怨,追求國家正常化。制訂符合台灣未來需要的憲法,這才是憲改的重點。
台灣修改憲法的難度非常高;前一屆立法院修憲委員會,共提出三十四案修憲草案,但很可惜,最後因為個別政黨的私心,民眾原本期望很高的二階段修憲,總統立委大選併公民複決的目標,最後無疾而終。展望二○二○年的總統立委大選,任何政黨都無法閃避「憲政改革」議題。
任何的改革運動都是艱困的工程,尤其要推動憲政改革更加不簡單。但憲改是推動國家正常化,必需要走的一條路,推動的過程亟需要廣大的民意支持,才有辦法成功。
這次政黨輪替是本土政權第一次完全執政,未來的四年、八年是關鍵時刻。登輝呼籲執政黨要「確立目標、堅定立場、以民為主、大膽去做」。
同時也要拜託「台灣教授協會」所有的學者專家,協助、督促新政府,把握完全執政的機會修改憲法,強化台灣民主制度,讓國家正常化,也讓台灣人民對本土政權感到驕傲,並避免中國法統政權再度復辟,永保台灣不會被中國併吞!
登輝要再一次強調,不要用先來後到台灣的年代,作為是不是台灣人的判斷標準。為了下一代子孫的尊嚴、生存,大家要同心走出台灣未來的路。
最後,登輝祝大家平安快樂,感謝大家、謝謝!